網頁

星期五, 2月 10, 2012

寶特瓶纖維的未來市場



什麼是寶特瓶纖維
寶特瓶纖維係以寶特瓶為原料所生產的綠色再生纖維商品。其生產步驟,是先將寶特瓶的蓋子與標籤清除洗淨,以利粉碎切細與加熱熔融,然後經過重新抽絲,可提供紡紗、織造與加工,製成各種衣料服飾。

事實上,保特瓶再生環保纖維原料在國外已經漸漸地普遍運用,做衣服只是其中的用途之一。

如何製造寶特瓶纖維
製造保特瓶的原料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簡稱PET樹脂),是從石油中提煉而來,從回收保特瓶處理到織品,是再生纖維的製作程序。

首先要將回收的保特瓶處理成碎片,然後融化製成塑膠粒;再將塑膠粒融化,加入有機顏料,擠壓成型,製成黑色的纖維;接著將黑色纖維紡成再生纖維。
一般的作法是將再生纖維與棉混合,會呈現出銀白色的布料,或者將再生纖維與棉混紡成紗,經過染色後也可以織成各式的布料,另一種則是經過特殊水洗後的保特瓶再生纖維牛仔布。
相對來說,環保再生織品也因為必須經過特殊的處理,價格上要比傳統布料的製成品要來得高。
在保特瓶碎片融化成塑膠粒前,為取得保特瓶碎片的過程不可忽略,投注下去的成本也相當高。

寶特瓶纖維的利用
除了用保特瓶回收處理的人造纖維製成衣服外,其他的再生環保纖維原料用途相當廣泛,還可分成填充纖維、單絲類、薄片類、衛浴類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台灣每年約需一萬噸的填充纖維,可以製作睡袋、枕頭、雪衣、填充玩具等內層填充物,可說是目前國內保特瓶再生原料的主要市場。而單絲類可以用來製造工程用塑膠、假髮及拉鍊。薄片類則可以製作蛋盒、文件夾以及彩色筆盒。
而浴巾、清潔布以及垃圾濾網則歸為衛浴類的運用。

寶特瓶污染的產生
引發目前生態危機的保特瓶,會造成迅速發展,主要是拜石化工業的科技所賜。當我們在享受保特瓶容器的方便性同時,相對地也要付出環保上的代價。

製造保特瓶的材料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簡稱PET樹脂),隨著石化工業的發展,在1955年間被使用在纖維及膜材上。
最先運用在飲料容器上的是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在1975年時大量用來填裝可樂行銷;接著是日本在1977年的時候,用來裝醬油販售。
這種用PET樹脂製成的保特瓶,跟一般鐵或玻璃罐的容器比較起來,空氣阻隔力強很多,又有質輕、不易破裂的優點,因此,迅速地被飲料與食品廠商所採用,在80年代掀起一股風潮,成為容器市場的新寵。例如美、日等經濟大國,所產製的保特瓶數量相當驚人,而且每年所產出的數量更是持續增加中。
1994年,日本的保特瓶產量就達到18萬噸;1995年,美國所製造出的保特瓶就達到9兆個。但由於廢棄的保特瓶不容易腐化分解,而且體積蓬鬆占空間,往往減短垃圾掩埋場的壽命,成為生態上最大的殺手,處理廢棄保特瓶成為各國極大的困擾。

寶特瓶的回收
台灣的保特瓶回收制度,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實施,前三年的回收率分別是七十八年33.5%,七十九年26.1%,八十年41.1%。

為了刺激回收量,在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起實施押瓶費制度,押金每支二元,經過一年的鼓勵之後,回收率已經達到80%,民眾已經養成回收的觀念與習慣。
目前我國已成立三個共同回收組織,協助業者執行廢保特瓶的回收清除處理,同時有八家碎片處理廠,可以處理約12,000公噸的回收保特瓶。這三個全國性的回收組織,分別是台灣區保特瓶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廢醬油瓶回收清除處理基金管理委員會、中華民國輸入業環境保護基金會,在回收保特瓶的工作上,貢獻相當大。
例如「台灣區廢保特瓶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就是由國內汽水及部份礦泉水生產業者,於台灣區汽水工業同業公會內籌設成立,目前是委託惜福基金會執行回收清除處理業務,回收後的保特瓶則是由台灣再生股份有限公司處理。

而「廢醬油瓶回收清除處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則是由醬油保特瓶業者,於台灣區醬類工業同業公會內籌組成立,目前的執行系統是委託大中廢棄物清除處理公司,廢瓶的處理將委由安順股份有限公司。
至於「中華民國輸入業環境保護基金會」,則是由進口礦泉水或食用油等的輸入業者組成,其執行單位為環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所回收之廢瓶仍然暫時堆置。

寶特瓶纖維的生產有助於解決污染
目前台灣每年約生產十一億多萬支保特瓶,以我們地狹人稠的環境來說,如何有效處理廢棄保特瓶,比美、日各國來得急迫且壓力大

早在1989年,國內就開始實施保特瓶回收制度,比日本在1994年回收保特瓶要早上五年。
但是,我們回收的保特瓶大部分製成較粗糙的填充纖維,日本則是由各大紡織廠結合成衣廠,以及各式日用品製造廠商,經過研發設計成各種日用品。
其實國內的紡織技術目前已可紡製出高品質的布料,但是因為市場尚未形成,廠商及一般民眾還未普遍認識,或接受保特瓶再生織品的成品,造成國內紡織業只有少數一兩家業者經營保特瓶再生纖維的製作,在整個回收再生系統上顯得非常薄弱。

寶特瓶纖維的未來市場

目前,民眾的回收觀念已經建立,回收系統也在相關團體努力健全中,加上政府單位的積極支持,台灣應該會有很好的保特瓶回收再生利用成果,但是癥結點卻在於民眾能不能接受保特瓶再生產品。

如果有這個市場,將會刺激更多的廠商投入。
以環保再生織品材質所設計的衣服為例,在纖維的物理性與化學性上幾乎沒有不同,只是,這個材質的布料不會再做顏色的染整與處理,消費者在色澤的選擇空間不大。
不過,像保特瓶原本的顏色,例如黑松汽水的綠色瓶,就可以不用添加任何顏色,而製造出很漂亮的再生色。
同時若在推廣階段,能有國內大型企業來示範,例如連鎖超商店員的背心就可以採用保特瓶再生布料來製作,這不僅對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同時更是資源回收工作的良好示範。

綠色消費的概念,仍需持續推廣,除了政府應多鼓勵廠商製作綠色商品,民眾更要多選擇使用綠色商品。

市場規模一旦形成,就可以鼓勵廠商多研發綠色商品。
從保特瓶的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看到未來一絲亮光。

文章資料來自政府相關單位分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