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1月 10, 2012

2011台南婦女會參與七夕成年禮


台南做十六歲的由來

香火袋

府城民間信仰中的七娘媽,亦即相傳中的七星娘娘,被認為是兒童的保護神。

過去台灣民間流行一種『成年禮』,即在孩子十六歲時,要到七娘媽廟燒金紙、經衣、七娘媽亭等,藉此『出鳥母宮』(男)或『出婆媽』(女)的儀式,以示孩子已經長大,象徵著可以開始分擔家計及負起社會責任的意義。
而台南開隆宮每年七月七日的『做十六歲』,更相傳與府城西外城五條港地區的碼頭工人有關。昔日港郊商行雲集,碼頭裝缷搬運之工作有不乏未滿十六歲的童工幫忙。

故當地工人家裡孩子若屆滿十六歲時,便請來工頭及親朋歡慶,同時資證孩子長大成人,今後可領取大人的全份工資。台南『做十六歲』成年禮的禮俗,亦是台灣唯一特有的民俗。

『做十六歲』的祭祀程序

七娘媽亭
本省民間信仰,在結婚後,須向註生娘娘祈求早生貴子,懷孕後,即向臨水夫人祈求分娩平安,

等到嬰兒降生到十六歲成年之間,均受七娘媽(七星娘娘)的照顧庇祐,
以前台灣醫藥衛生不發達,幼童營養不良,防疫力不夠時常遭受疾病纏身,幼童的死亡率頗高,居民咸信七娘媽對於幼童特別關懷照顧,
因此,小孩身體虛弱或有病纏身時,即到七娘媽神前祈願,有將幼童號稱給七娘媽做義子義女,藉為神助,以祐護孩童平安長大,而以古錢,或銀造的銀鎖正面刻有八卦,反面刻有開隆宮天女七星娘娘的字句,串紅絨線為絭,懸於幼童頸上,俗稱『捾絭』,
每年七娘媽誕辰(農曆七月初七)時,即到該廟來祭祀,直到長大至十六歲那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再到該廟供拜牲禮、麵線、粽類、四果即七件-香粉、香水、胭脂、鏡子、梳子、髮油、針線等女子用品暨『七娘媽亭』祭後燒金紙、婆姐衣,同時將七娘媽亭焚燒供獻,並將掛在頸上的神絭拿掉,此稱『脫絭』。
而做十六歲的程序有別一般二十歲『加冠』『加笄』禮,在七夕數天前,由孩子的母親娘家外婆送來禮物,或由父母親準備祭品,前往開隆宮向七娘媽祭拜,在行三跪九叩後,由父母親抬起『七娘媽亭』囑孩子由底下穿過,或匍匐爬過『七娘媽』的神桌,男由右邊、女由左邊、連續穿越三次,即被視為成年。

以上的資料來自東亞樓大飯店 http://www.asiahotel.tw/


2011年台南婦女會參與七夕成年禮
搞不懂為什麼台南婦女會找七個人穿著西洋禮服硬說 是七仙女
這七仙女還坐洋派馬車跟著穿古服騎馬的人遊街
如果說是在傳承古時候的故事
那未免太無厘頭一點也不相稱

燒表文

祭拜孔子

超迷你三太子打頭陣

做洋馬車的七仙女

穿越過來就算是成年人囉

七仙女也來燒表文

三太子的表演助興


開隆宮的祭拜現況



各式祭品都有故事的



穿古服騎馬車遊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