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初建於西元1650年,其建材據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或稱番仔樓;目前赤崁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赤崁樓的遮城,係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後所興建的。
這是近幾年重新製造的 |
在鄭成功攻佔台灣以後,曾經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台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十分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現存之赤崁樓,山南面的庭園、北面之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所組成,庭園草木扶疏,立有國姓爺受降之雕像,靠閣樓之牆基土,則立有九塊石龜之御碑,其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一七八八年清乾隆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二者合壁一篇,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
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是立於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原有城堡相當的小,上有主要建築一座,南北則各有望樓,目前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隻殘蹟二處,從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這些磚材來自於印尼爪哇島,並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
赤崁樓的歷史自荷據時代、鄭氏治台時期,至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天災戰亂,赤崁樓除城垣外,皆傾頹殆;到了光緒5年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在原有基座上慢慢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建築,大士殿、蓬壺書院、五子祠、海神廟、文昌閣都在此時出現,之後再經風災毀壞、日本人重新修建,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後來,在民國54年、81年的重修,在舊址地基上修建文昌閣、海神關及蓬壼書院,加上台南市歷史博物館,遂成今日的規模。
二樓閣中間現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 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杆,南面之欄杆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 |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
在二樓往下拍的場景 |
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是立於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原有城堡相當的小,上有主要建築一座,南北則各有望樓,目前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隻殘蹟二處,從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這些磚材來自於印尼爪哇島,並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
石龜 |
錦鯉魚很肥 |
石碑旁的假山 |
石龜旁的魚池 |
赤崁樓的歷史自荷據時代、鄭氏治台時期,至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天災戰亂,赤崁樓除城垣外,皆傾頹殆;到了光緒5年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在原有基座上慢慢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建築,大士殿、蓬壺書院、五子祠、海神廟、文昌閣都在此時出現,之後再經風災毀壞、日本人重新修建,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後來,在民國54年、81年的重修,在舊址地基上修建文昌閣、海神關及蓬壼書院,加上台南市歷史博物館,遂成今日的規模。
赤崁樓位在
台南市中西區赤崁里民族路212號
本身是有停車場但不大
如果是台南市的市民最好不要開車
因為民族路很容易塞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