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路方式👉地圖街景
普濟街應該只有住附近的人知道
但說衫行街就較多人知道了
杉行街在二次大戰後是先改名為「人和街」,再改名為今天的「普濟街」
許多台南人都知道這條街隨時有賣較便宜的衣物
當然也有日系韓風的衣物可買到
臨時商家會不定時更換
😍臺南景福祠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又稱佛頭港景福祠,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該廟主祀福德正神,為臺南市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該地過去是臺灣府城西定坊的五條港之一的佛頭港,而佛頭港港道會在這裡分成「王宮港」、「媽祖港」與「關帝港」三條港道延伸進府城中的大天后宮與開基武廟一帶,亦即是景福祠為佛頭港上游的匯合處。現在港道雖已不存,但該廟所在地形成的永樂市場依然十分熱鬧。
歷史背景
景福祠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興建,當時只有拜亭與正殿,格局顯得狹窄。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時,該廟信徒購置店屋出租,將租金作為該廟的香火。當時該廟頗受重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立的「佛頭港福德祠碑記」便明文規定廟前的店屋不可以高過此廟。
然而到了嘉慶十二年(1807年),該廟發生火災,於三年後集資大修,留下了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重建景福祠碑記」和廟中「萬物資生」匾作為此事見證。之後該廟有150年未曾大修,只有小規模的修補。
二次大戰後,該廟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整建,而七十年(1981年)時再修,而成今貌。
建築特色
該廟的建築只由正殿與拜亭組成,而在正殿兩側的山牆有人物泥塑,裡頭空間不大。而在廟前左側立有清朝石碑兩座與民國七十年重修時的石碑一座,外面有玻璃保護著。廟中掛著的嘉慶古匾「萬物資生」則為該廟最重要的古匾。
佛頭港昔日運送的貨物以從福州來的杉木為大宗,有很多杉行在此此景福祠前的普濟街古名為「杉行街」。
而當時在碼頭有「大崙蔡」與「前埔蔡」兩個苦力集團,時常因搶著搬運貨物而發生衝突,再加上兩邊剛好同姓,而有了「蔡堵蔡,神主摃摃破」的俗諺。
除此之外由於佛頭港的水道較為寬長,昔日船夫與碼頭苦力會在這裡賽龍舟,為臺灣府城的一大盛事。
海安路二段270巷入口 |
民族路三段入口 |
不知道為什麼住址的牌子要這樣貼 |
廟前的鼓 |
廟前的鍾 |
有兩百七十幾年的歷史了 |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攝影ANLITH
攝影ANLI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