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9月 24, 2011

到宜蘭大同村了解泰雅文化


資料來源:宜蘭鄉公所 2011/09/24  anlith 轉載




泰雅染織
     從泰雅染織出發,追溯蘊藏於織布內,屬於泰雅的思維與歷史,同時希望能藉此為多年來一直努力重建自身文化體系的泰雅族人,交織出一道與台灣多元族群彼此了 解。泰雅族自已栽種苧麻,採收後紡成麻線,織成麻布,用來做衣服。後來,與漢人接觸頻頻,紡織的手藝也逐漸衰退了。在日據時代,泰雅族人在深山,很少與外 界接觸,長久以來,族人一直穿著傳織布衣,所以泰雅的婦女比其他族更精通紡織。其中,紅色是泰雅人的最愛。其代表血液,同時代表力量。而在服飾型式或用色 裝飾上,以白色貝類穿孔磨成細小如綠豆之貝珠,將它穿綴於整件衣服上,就成為了泰雅族獨特的衣飾文化。
泰雅族的風俗--紋身與紋面(黥面)
    黥 面是泰雅族很特殊的風俗,過去泰雅族女子待嫁前需先黥面,而男子必須出草獵得首級之後,才享有黥面的榮譽。黥面就是在臉上刺上花紋,男子在前額及下額中央 剌紋三至五條,或以中央縱帶紋一條至三條的兩側,做短帶型平行橫紋,全紋構成十字架,或以兩額處開始由耳根至兩唇中央斜剌帶兩條,交於兩唇中央至下顎上 部。大約在五歲至十五歲左右必須完成黥面禮俗,男子必須狩獵多次成功後,才可以在額頭上及下巴刺青,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得刺臉紋,所以完成紋面者,方可論 婚嫁,當然未曾紋面者,就很難找到理想的配偶了。
一九00年代泰雅族少女紋面有多種意義,表示會織布及成熟之人,額頭一條直線,臉頰兩條斜紋成『v』字型,臉長的少女,紋面後有凸顯『清秀』的作用,對臉胖的女性,能使圓臉看起來較『修長』的視覺作用,這是泰雅族傳統『美』的藝術觀之一。
美麗的傳說
    泰雅族人曾有一種傳說若你正是戀愛中的男女,望著聖山,高喊三次意中人之名,將使得對方加深對你的愛慕之意。
    泰 雅族(Atayal)族名Atayal原意為「人」的意思。據傳該族大約於公元前的第三個千年之間,距今約五千年以前,即來台定居,當時可能還是先陶時 代。他們的祖先原活動於濁水溪一帶,迨至十八世紀中葉,因布農族與鄒族的侵入,開始移動並盤據臺灣北部中央山脈東西兩側,內分泰雅族和賽德克族,是分佈最 廣的一族。今人口總數約八萬六千人。在台灣高山諸民族之中,活動領域最廣的民族是泰雅族。分佈地區幾乎包括台灣中北部的所有山區,約為各族集中地的三分之 一的地盤,從南投縣的埔里鎮到花蓮縣以北和台北縣的區域,都有他們的蹤跡,由於偏北,日本人叫他們為『北番』,又因臉上常刺黥,有如王字故又叫『王字 番』。
泰雅族起源的傳說
    人類學研究認為泰雅族是在西元六千五百年以前,自中國大陸渡海至台灣的繩紋陶文化的一支民族,在台灣高山原住民族中是屬於較早移居台灣島的一支前驅。
    然 而在泰雅族傳說之中,他們的始祖是誕生在『大霸尖山』上。相傳渾沌初開時,大霸尖山有著一塊極為突出的巨石,在巨石中藏有一男一女,被『蕃蓽鳥』(泰雅族 人稱之為Siliak,為一種神鳥)看到之後,每天便在石塊前啼叫,祈禱人類的出生,果然有一天,一聲轟然巨響之後,大石便裂為兩半,石中走出一對男女, 這就是泰雅族的起源。
    據說這塊大岩石就位在今天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麻稀托巴翁』(Masitobaon)的台地上。在他們看來,自然也 是所有人類的起源。而在民智漸開的今日,這些神話雖已漸漸失去其神祕的色彩,但我們不難由其中認識初民這種對於山嶽自然的崇敬,可說是源於對原始圖騰的敬 畏心理,今日的泰雅族人以大霸尖山作為他們的祖山,正是此一心理的延續。
泰雅族的祭祀
     泰 雅族人篤信宇宙萬物間有不形聲而主宰獎善懲惡之大權力者,即為奧篤夫,虔誠崇拜之,並為亡人之靈魂,可監察生人行為,決定禍福的降臨,所以對祖先甚為尊 敬。而祭祀在一年之中有斯馬主的播種祭,西美由西的祖先祭及大連奇美羅伊的收穫祭,而這些祭典都由族中長老或頭目主祭之。
    泰雅族的祭祀, 成傳統規範的有三:播種祭、祖先祭、收穫祭。一九八三年擴大舉行的豐年節正是其宗文化的重要儀節,意指「收穫節」或「粟祭」,用以祈神降福、領受恩賜。其 族崇拜泛靈,肯定宇宙有神存在,舉凡天地間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為神所支配,同時更支配著人類所作的每樣事物和生存的食物。在豐年節裡除了有爽朗的歌聲、 美妙的舞姿,還有獨特的原始樂器:竹笛和口琴。他們傳達著嫁娶、農耕、織布、狩獵等生活各層面的歡愉與祈求,「出草舞」顯示在草莽精神泰雅族人的基本信仰 是祖靈崇拜,所謂祖靈崇拜是泰雅族人認為先民的靈魂有神奇偉大的力量,可以保佑並賜福給子孫,並且處罰惡行者和避免天災,以求每季收成豐厚,此泰雅族人對 於每年各個農事階段均配合農時而有不同的祭儀。
宗教信仰
     泰雅族人原始信仰的根據--死靈,是泰雅族人超自然事物的中心觀念。族人對命運觀念的重要性,遠在生理生命觀念之上。至高無上的祖訓是「gaga」,泰雅族對於祖先所訂的制度與遺訓,包括道德準則與祭祀禁忌等,都稱「gaga」傳統泰雅服飾。
    近 數十年來,社會的變遷,西洋宗教廣泛的傳入本省的山地鄉,有天主教、基督教長老會、真耶穌教、安息日會等。但是事實上,泰雅族敖神的人根深柢固的死靈信仰 與gaga是無法馬上消逝,依舊是存在的。泰雅族的社會係以男子為中心,但亦有招贅的習俗,產業由男性或招贅之女性繼承,部落大都散居於高山峻嶺間,幾家 形成一個部落,部落有頭目,掌管所有狩獵、祭祀、防衛及其他重大事件之裁決,因居住險峻之高山上,農耕不易,以狩獵為主,彼此劃分一定之獵區,互不侵犯, 並代代由男子繼承,男子平時以狩獵及保護家園之安全為主要職責,女性則以織布、種植小米等雜糧及養育子女為生。
狩獵
    祭 祀禁忌—祭祀日或前一日換火、不得觸摸生麻、不得對外往來、不可使用針、剪刀、小刀。Atayal的狩獵是集體或單獨舉行,其狩獵團體稱之為 「qutuxlitan」(獵團),有一定的組織。狩獵時各部族有一定的獵區,不得隨便互相侵犯。獵場較遠,須要住宿二、三夜時,屬於該獵團的家人在獵人 歸來之前,一如祭典中要施行pijil(禁忌)。獵團在出發時,向祖靈祈禱豐獲,然後做鳥占。抵達獵場後,先選擇某地點搭架小屋,安置獵具和食物,夜晚則 住在小屋中。其次尋找野獸的蹤跡,查明其通過的路線及控制周圍的退路後,放出狗把野獸趕出來。

狩獵方法可分為三種:
1.用木槍及用矢射殺。
2.用矛刺殺--攜狗狩獵稱為「qmalup」,不帶狗,只帶槍前往則稱為「mesbu」。
3.用陷阱方式有—常用rangai、yapit、 tlnga、smi mrusa四種(泰雅語)。

狩獵武器種類
1.刀  Atayal,刀身短而刀面寬,並附有刀柄和只遮蓋刀刃的鞘,佩帶在腰間。刀是用來獵取及宰殺鳥獸、砍伐樹木以及其他各種用途。
2.矛  即在六尺至九尺的竹子或木頭的尖端附銳利的鏃,稱為「qnglisuw」, 稱為「pneloq」。
3.弓矢  弓是將梓樹弄彎,拉上強絃(麻線或籐條)做成。
死亡的習俗--臨終、埋葬
臨終:從長老口述中,一般泰雅的原住民在臨終時,為避免犯忌,一定要有人在旁守護,若無,不僅不可觸摸及移動死者的屍體,假如因此而觸模及移動死者的屍體,從泰雅人傳統觀念就是不吉,門就要深鎖並遠離家園,重新建造。
    埋 葬:日據前泰雅人的傳統觀念對於亡者,在還沒有用棺木以前,則以傳統的織布或蓆包裹,亦無固定的墓地,於床下挖一墓穴讓屍體以蹲姿方式埋葬,而在出草及戰 鬥中死亡的人,不舉行埋葬之禮,都把屍體丟在原始林中,日據後,則欲以觀念的溝通來改變泰雅族人多年來的傳統觀念,而傳統的埋葬觀念,六、七十歲以上老人 仍記憶猶新,時值的年青人皆從長輩得知此一傳統習慣。
住屋
    泰 雅的住屋是屬於就地取材型。在南投縣霧社一帶的泰雅,多為『半穴式』的房舍,屋身凹陷入地面以下,屋項用石板片,不怕颱風,屋外又加檜木。西部新竹五峰鄉 一帶的泰雅屋頂為『半桶形』,有如日本唐式的屋頂正門形狀。門口由側邊進入,為木造屋。據台灣省民政廳山地文化園區規劃研究報告中指出,東部花蓮鳳林鎮、 卓溪鄉、秀林鄉一帶的泰雅族房舍則為竹造平地屋。西北部的苗栗泰安鄉和台北縣烏來鄉泰雅,也竹材較多。中部泰雅的半穴式家屋,凹陷地面約一隻手臂或三隻手 臂深;萬大社也有鑿兩公尺深的穴屋。南投縣仁愛鄉和台中縣和平鄉一帶的穴屋,有的在屋脊樑大木,用來支撐屋簷厚厚的屋項,以避免夏季陽光直射。穀倉建築曾 是泰雅人傳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穀倉建築的由來,源於傳統泰雅人以小米為主食,每年收成後皆需儲存大量的鄉糧,以備未來一年之需,而山上濕氣重、鼠類 也特別多,為防止穀類受損,泰雅人發明高架式的穀倉形式,各腳柱上又有防鼠板巧妙防止老鼠的侵害,充分展現先民的智慧及適應環境的耐力。
和「出草」有關的傳說
     在 古代,所有的祖先們都是住在一起。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土地肥沃,溪水清澈見底,魚蝦處處可見。人們只要勤勞耕種,都能夠得到豐富的收穫,因此,生活可說是 富足安樂。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子孫的人口不斷的增加,漸漸地可耕種的土地不夠分配了,人們也開始為此相互爭吵;有些族人們便聚在一起商議,想辦 法解決土地不夠用的問題。最後,族人們決議說:「將所有的族人分成兩半,一半留在山裡,守著祖先的土地,繼續耕種;另一半則搬到山下去住,開墾新的土 地。」於是,就將留在山上的叫「泰雅人」,搬到平地去的叫「平埔人」。泰雅人的頭目和平埔人的頭目,召集全部的族人聚在一起,一個一個的分配人數。數到一 半時,平埔人的頭目突然建議說:「好了,兩隊的人員各自大聲喊喊看我們以聲音的大小來平均分配人數吧!」泰雅族這邊的人便一起大聲地喊,聲音非常宏亮,身 邊的竹葉也跟著沙沙落下;換平埔人喊時,竹葉卻一動也不動,於是平埔人的頭目便對泰雅族的頭目說:「我們分配到的人數較少,雖然大聲喊,但是竹葉卻一動也 不,你們應該再多分一些給我們。」泰雅族的頭目便又把一部份人分給平埔族,這時平埔人頭目又說:「我們再喊一次看看。」結果,聲音非常宏量,不但竹葉沙沙 落下,更把泰雅族人嚇了一大跳,此時泰雅族人才知道被平埔族人給騙了,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埔族人剛剛一定是把一部份人藏起來了,應該還給我們剛才多分 過去的人。」但是,平埔族人的頭目卻強悍的拒絕了,並且仗著分配到的人數較多,就放大膽量說:「好吧!我們的人數較多,若是你們在山上發生什麼爭執而無法 裁定時,就等希利克鳥鳴叫吉兆時,到平地來獵取我們的人頭,作為裁判的標準。」平埔族人的頭目說完話,便帶領他們的人奔下山了;於是,泰雅族人開始有了下 山出草一獵人頭的習俗。
巫醫治療過程
    泰 雅族傳統的本質是祖靈主義,以信仰靈的存在為中心,此決定了其宗教態度,對神袛、精靈、死靈和妖怪之觀念分明,泰雅族人相信靈魂和神靈有善惡兩種,人死則 化為靈魂,正常死者為善靈,凶死者為惡靈,善靈可到天界,能保佑子孫,惡靈留於人間作祟,令人生病或帶來災厄。靈魂多少被人格化,子孫必須勤於祭祀才能獲 得其保佑,所以人們為祈求作物豐收、漁獵獲得多、身體健康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歲時祭儀和一系列的生命儀禮。
祭儀是宗教信仰的實踐,歲時祭儀以粟為中心,而展開農耕儀禮,中間摻雜狩獵活動。農耕儀禮中有播種、除草、收割、入倉、豐年祭等定時祭儀,以及求以求晴、 驅蟲、防風等不定時祭儀,每種祭儀其目的皆在祈求動植物之繁殖與豐收。生命禮俗有出生、命名、成年、結婚、喪葬等,各族間其重要性自不盡相同,如阿美族對 成年禮極為隆重。
在人與靈之間,泰雅族有司祭和巫師充當媒介,司祭有時由部落頭目兼任,部落民眾祭儀時向神明祭獻和祝告。巫師則又有黑白之階,如黑白兩道,黑巫術能害人,白巫術則助人,替人治病,又可稱之為巫醫。
泰雅文化特殊性--父子連名制
    泰雅族嬰兒出生後,由祖父或父親取名,無姓僅稱名字,本名後連父名,也有少數連母名的,以示血統的關係,這種命名方式稱為親子關係的連名制,通稱父子連名制。
    這種制度在中國大陸亦見於雲南、西康、四川、貴州、兩廣、湖南諸省的淺化民族,其分佈的區域即古百越的幅員,而實行的民族又皆為百越的後裔。在「越獠民族與南洋土著」一書中,引貴州水西安氏土司的世系,前六代先名字如次:
    希母遮--遮道公--公竹詩--詩亞立--立亞明--明長夬

    又如根據史記越世家及趙曄「吳越春秋」所載,略如次:
    少康--無餘--餘善--(五世)--無玉--無皡--夫康--(二十餘世)--無壬--無曎。

    以上係世代名制,唯在本質上與聯名制大致相同,亦係屬父子聯名制之變式。   
(資料來源:泰雅族的文化 --部落遷徙與拓展--  廖守臣 著)
溪頭群的部落
    溪頭群在宜蘭縣境內蘭陽溪流域,由南湖大山東北之稜線起,至三星山,北經十六分山至清水溪,而西北起於拳頭田山,由此山之西南經綳綳山,漸南而至思源亞口,再東至南湖大山,盡佔宜蘭縣之西南邊陲。部落散居於蘭陽溪中、上游兩岸一帶山腹。
    溪 頭群的泰雅族有一個系統,一為賽考列克群古那哈庫魯人,一為澤敖列群莫拿玻人,以莫拿玻人遷來稍早。惟因族人受到肺結核病及瘧疾侵襲,使其人口一直減少, 在今溪頭群中已不佔重要成分,主要仍以古那哈庫魯人佔多數,所建之主要部落有八,即埤亞南(Peyanan)、馬那烏洋(Manauyan)、四季 (Sikikun)、魯模安(Lumoan)、塔波(Tabo)、塔他罕(Tetaxan)、波亞干(Buyugan)、巴墾(Pagon)。
(資料來源:泰雅族的文化 --部落遷徙與拓展--  廖守臣 著)
清朝時代泰雅族的移動與原因
    每 一箇種族或族群的移動,都有其促成移動的因素,如台灣土著族的賽夏族。其原住地,可能南達大安溪,北鄰大漢溪,東及大霸尖山,佔有頗廣大地區,後由於泰雅 族的移入,被迫遷至今苗栗、新竹兩縣的淺山地區;鄒族因布農、平埔、漢人的遷入,加之時疫盛行,亦退向嘉義、南投、高雄等三縣之交界處;阿美族於十七世紀 後,因北有泰雅族、西有布農族、南有卑南族之壓力,漸向東部海岸發展。當然,以上三族之移動,除外族向其邊緣擴展的影響外,尚有其他因素,而泰雅族的遷移 情形亦然。過去有若干的記載認為,「清高宗十八世紀中葉時,由於漢人向山區邊緣的擴展及平埔族移動的影響,泰雅族的賽考列克亞族與澤敖列亞族,由北港溪上 游區域,逐漸向大甲溪移動,後續向苗、竹 桃、北與宜蘭等縣遷移。惟澤敖列之一角移向萬大溪上游,抅成一個飛地。賽德克亞族由濁水溪,突破中央山脈,向花 蓮縣及宜蘭縣移動,形成一帶獵場,在宜蘭縣與賽考列克及澤敖列兩亞族雜居,而在復興鄉霞雲村構成飛地。」這種說法,初出於日本人之手,認為泰雅族之遷徙無 不由於漢人的擴展或平埔族的移居而引起。然則,一箇種族的遷徙,本有許多因素,實非同一肇因所能概括。
    現在,根據泰雅族各群、各部落流傳下來的傳說的共通處,追尋其移動淵源,加以深究,綜合起來其因有四:
一、解決耕地問題
二、便於交換物品
三、受敵侵優舉族他遷
四、便於狩獵
(資料來源:泰雅族的文化 --部落遷徙與拓展--  廖守臣 著)
泰雅族山居的幾個因素
    根據林朝棨氏之「台灣之中華民族動路線推測圖」,認為泰雅族於六千餘年前移居台灣,初居西部平原;西部台地又丘陵區,約於五千年前遷入西部山地,即中央山脈西坡地。換言之,泰雅族移居台灣後不久向山地移動,他們似乎喜歡居住高山上,可能約有下列五個因素:
    一、傳統生活方式
    二、便於男人狩獵
    三、逃避洪水侵襲
    四、迴避瘧疾的侵害
    五、他族間接迫遷
(資料來源:泰雅族的文化 --部落遷徙與拓展--  廖守臣 著)
傳說裏的三個發祥地
    泰 雅族移居台灣,其早期之住區,因無史籍之記載,無法確知。而今族內流傳的發源地,亦僅止於南投、台中兩縣境極東之深山裏,如泰雅族之賽考列克族認為來自已 港溪上游裂岩;澤敖列亞族認為來自大霸尖山地;賽德克亞族認為來自白石山或稍北之神石等。這廣泛流傳著的三處代表其傳說中之祖先發祥地,在日本有獻資料中 被稱為高山發源說。
 (資料來源:泰雅族的文化 --部落遷徙與拓展--  廖守臣 著)   


台灣九族原住民分布區域圖

族群起源:

  大同鄉大都是泰雅(tayal)族原住民聚落,tayal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之一。tayal族是否真如台灣近代學者所提及的屬於馬來種,或是日本人所認為tayal族祖先係由菲律賓飄洋過海移居,tayal族是哪個時代由何處遷徙而來等問題,尚留待日後研究考證,但針對祖先的神話和遷徙的口碑來敘述。

本鄉氏族分佈及來源情形:

  根據日人從歷史上研究,泰雅族祖先最初居住於中部的大霸尖山。而泰雅族自信祖先初 居巴洋山(台中縣明治溫泉上游),後始遷徒於大霸尖山,為子孫繁衍另謀生計,乃往中縣、北縣、宜蘭等地。本鄉原住民,一自台中縣合歡山麓大里溪白狗;一自 大山科崁溪上游,角板山遷來以氏族為單位,其遷入概況為:

泰雅族
  • 南澳氏族(klesan):自大甲溪上游,遷徒至東北之南澳鄉大濁水溪,再北進小南澳流域,形成寒溪、大元、古魯、四方林村落計四社,今為寒溪村。
  • 溪頭氏族(mnibu):一支自大甲溪上游,遷入東北方南澳鄉之大濁水溪迂迴蘭陽平原至蘭陽溪流域。另一支橫越卑南、鞍部至梵梵、碼崙、留茂安、四季、南山等成為村落,計七社,今英士、樂水、茂安、四季、南山等村。
  • 卡歐崖氏族(gogan):自桃園縣大山科崁溪上游角板山遷徒,東至蘭陽溪支流崙埤子溪流域及松羅溪區域,形成松羅、崙埤兩社。

清代時期:

  1884年(光緒10年),劉銘傳以「前直隸提督督辦台灣軍務」的職銜來台主持戰局,戰後實授福建巡撫,奉命籌備台灣省。基於經費須自籌,並為能規劃 全島內外相通的海線部署,劉銘傳以擴大「開山撫番」政策為手段,一方面招撫台灣原住民,另方面讓官方介入樟腦事業的經營,以充軍費。

  由於招撫是以武力為後盾,若有不從,可強硬從事。特別是盛產樟腦的中北部山區,更可見假開發之名, 行征服之實的殺戮戰場。1885年(光緒11年)至1889年(光緒15年),北起烏來、大嵙崁、蘭陽溪上游的「溪頭蕃」都曾遭到清軍的侵襲。尤其是 1889至1890年南澳戰爭的「光立嶺之役」最為血腥激戰。而本戰役係劉銘傳姪孫副將劉朝率領弁勇900人由小埤南塘(今寒溪村)開路入山。  

  因此,清朝開山撫番的政策,其實一直是以武力的血腥事件來謀開發事業之圖。在清朝統治時期的原住民社會並無實質正面的建設。

日本統治時期:

  

  1895年4月17日,清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從法律上來說,台灣自此成為日本的 新領地。統治初期,日軍頻仍的軍事行動,主要是針對漢人的台灣平地部份。至於殖民政府如何面對台灣原住民呢?總督樺山資紀當時提出了關於「生蕃」政策訓 示,有感本島之拓殖,必先馴服生蕃。是以綏撫為主收之成效。

  從樺山的訓示可知,日本領台初期,基以過去清朝時期漢蕃關係的認知,理解到在拓殖的目標下,必須巧妙的處理與原住民的關係,殖民者設計了行政上的體制「撫墾署官制」是針對原住民的生活區域。

  至於為什麼「本島之拓殖,必先馴服生蕃」呢?日人水野遵在(台灣行政一斑,整理日人自5月29日上陸至8月31日施政報告書)中,殖產項下「蕃人撫育」一節有詳細的說明:

  教育蕃民是我政府的責任,開發蕃地是培養富源之要務,梓腦之製造、山林之經營、林野之開墾、農產之增 值、礦山之開發,對於內地人之移住,無不與蕃地有關。台灣將來之事業要看在蕃地,若要在山地興起事業,首先要使蕃民服從我政府,要使蕃民服從者,除用威例 外,同時要施以撫育政策。日治初期設南澳支廳,統御宜蘭地區之原住民,1930年(民國九年)改隸台北州轄有九郡,本鄉屬羅東郡,下設十三社,由警察課所 屬分室管轄。


泰雅族雕像(搗米)

泰雅族雕像(搗米)

光復時期: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設太平鄉,本鄉設治時初轄五村,初屬羅東區由台北縣管轄,三十八年改隸北峰區署。   

  民國三十九年全省行政區域調整,宜蘭設縣,本鄉亦獨立設鄉,轄有七村(今為十村)分別為寒溪、松 羅、濁水(今為樂水村)、土場(併為太平村)、太平、四季、卑南(今為南山村)等村。復於民國四十七年七月因鄉名與台中縣太平鄉同名,為便於區分,由省府 核定更名為大同鄉沿用訖今。



大同鄉隸屬於台灣東北方的宜蘭縣,是個充滿青山淨水,洋溢著泰雅文化的後花園。 大同鄉地理位置圖



食品餐飲 食 品 餐 飲
店 名
聯 絡 資 料
三個伊那的店
店址:宜蘭縣大同鄉侖埤村朝陽路11號
手機:0919-285-456
電話:(03)980-2162  
聯絡人:許惠珠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泰雅路七段269號
手機:0939-783314
電話:03-980-9185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2號
手機:0937-016220
電話:03-9801903
傳真:03-9801903
 
莎韻的店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朝陽巷10-11號
手機:0936-731336
電話:03-9801036
 

民宿旅館 民 宿 旅 館
店 名
聯 絡 資 料
四季阿亮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3鄰光勳巷30-1號
手機:0911-355-472、0911-303-472
電話:03-980-9575
連絡人:許慧琦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泰雅路2段96-6號
手機:0912-299-064
電話:03-980-2192
傳真:03-923-3664
連絡人:許美齡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5鄰梵梵70-4號
手機:0912-297-554
電話:03-980-1355
傳真:03-980-1390
連絡人:羅美利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光勳巷24號之3
經營項目:泰雅民宿、泰雅美食、旅遊導覽。
手機:0935-733-749
電話:03-980-9482
傳真:03-932-1274
連絡人:全阿玉

 
巴杜民宿(BaDu)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南巷35-1號
手機:0935-733-749
電話:03-980-1218
連絡人:高國華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南巷109號
手機:0928-076-173
電話:03-980-1258
連絡人:賴麗珠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二鄰12號
手機:0922-017-043
電話:03-980-1132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林家巷7號
手機:0939-236-448/ 0939-181-358
電話:(03)980-2198  
傳真:(03)980-2197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林家巷8號
手機:0939-239-448
電話:(03)980-1915
傳真:(03)980-1916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林家巷9號
手機:0929-897-849
電話:(03)980-2202
傳真:(03)980-2203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16號
手機:0932-801-070
電話:(03)980-1070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崙埤18號
手機:0911-218-722
電話:03-980-1933
傳真:03-980-2089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2鄰13號
手機:0972-159-053
電話:03-980-1933
傳真:03-980-1186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松羅西巷2-1號
手機:0933-078-639、 0933-986-463
電話:(03)980-2083
傳真:(03)980-2087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20號
電話:03-980-1942 
傳真:03-980-1956
連絡人:黃阿巧
e-mail:springgogogo@yahoo.com.tw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46號
手機:0919-282-138
電話:(03)980-1278
傳真:(03)980-1287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鹿場路2號
電話:03-980-1118
手機:0932-360-786  
傳真:03-980-1888 
連絡人:游輝真
e-mail:tea.country@yahoo.com.tw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1-1號
手機:0912-801-111
電話:03-980-1111
傳真:03-980-1851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1-1號 
手機:0952-165-638
電話:03-980-1153 
傳真:03-980-1850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鹿場路11號
手機:0963-323-799
電話:03-980-1263
傳真:03-980-2001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鹿場路12號
手機:0932-938-546
電話:(03)980-2053
傳真:(03)980-1001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鹿場路7之2號
手機:0911-895-057
電話:(03)980-2085
傳真:(03)980-2072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泰雅路三段21巷1號
電話:(03)980-1701 
傳真:(03)980-1387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75號
電話:03-980-2002
傳真:03-980-2113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鹿場路12號
電話:03-980-1807
傳真:03-980-1227
 

果園農場 果 園 農 場
店 名
聯 絡 資 料
永大茶葉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泰雅路七段146號
手機:0917-299-856、0920-697-041
電話:03-980-9176
連絡人:張家獻、莊敏珠
經營項目:茶葉、梅子、苦茶油、愛玉子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路6段15巷20號
手機:0925-111-248、0919-751-591
電話:03-980-9568
傳真:03-980-8441
連絡人:簡建華
 
地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朝陽巷10-11號
電話:0932-360-786(日)/ 03-961-4198(夜)
連絡人:潘今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