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月 14, 2011

Fwd: 車把麻痹症候群

2011/01/14  anlith轉傳
 單騎鐵馬御風行,已成為一股新潮流,但單車族要小心預防「車把麻痹症候群」的運動傷害。(記者趙傳安攝)
 
 騎單車已成為最新最夯的全民運動,但要小心避免騎乘過久過累,以免造成「車把麻痺症候群」,即使是年輕人也會痠麻到手臂肌肉萎縮,須耗費 1至 3個月的治療才能逐步恢復程長的活動和工作。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柏宏指出,最近門診的「車把麻痺症候群」案例,快速增加,患者均為年輕人和上班族,例如 38歲的王姓工程師, 3年來每天 騎自行車至少 1小時,最近 2個月發生雙手動作變得笨拙且陣發性抽筋,就診前 2週出現無法外展內收、指腹無法互碰、鷹抓手等手部小肌肉萎縮現象。
 郭醫院安排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兩側腕關節處尺神經病變。陳柏宏建議暫時停止自行車運動,給予復健及藥物治療, 3個月後才復元。
 還有一位 22歲大學生,過去不常騎單車,卻趕流行,立志騎單車環台 10天,作為畢業禮物,去年底騎乘 3天後就出現左手內側麻痺的症狀,但不好意思在同行同學面前漏氣而硬撐,勉強騎完行程才就醫,確認為左側尺神經病變,治療及休養 6星期後恢復正常。
 陳柏宏指出,目前的新型單車都採用鹿角形車把,車手騎乘時,上半身力量都集中在兩個手掌,容易壓迫到手掌外側的尺神經叢,出現病變。
 醫界統計,騎乘自行車的運動傷害與其他高衝擊性的運動(如籃球、足球等)不同,車手上肢運動傷害的比例是下肢的 2倍, 70%長距離車手曾有因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症狀。
 他建議,單車車友預防車把麻痺症候群的要領,登車前應先暖身,實施肩頸、手腕等關節及手部肌力的運動,並調整騎乘姿勢,上半身不要過度前傾,須使用車把軟墊,騎乘途中適度休息,無需逞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