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 登上哈佛MBA講堂 【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哈佛大學報導】2011/02/12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李納德(Herman B. Leonard)九日在他的案例研究課程上,以慈濟為專題,同時邀請慈濟發言人何日生闡述慈濟理念,並解答學生提問;二小時的課,因討論熱烈,延至近三小時才結束。 李納德總結說,慈濟以「價值」及「信念」作為管理與領導核心,與西方管理講求策略、誘因、速效…等大異其趣,慈濟提供了一個新啟示與新途徑。 他兩年前為籌劃慈濟個案研究,親赴台灣,首次見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為她的領袖特質所折服。李納德在課堂上特別感謝慈濟,帶給哈佛學生反思;慈濟專題很有啟發性,是歷年最成功案例課程之一。 上課學生約卅五人,多為哈佛MBA二年級生,後來有博士班學生聞風而來,加入討論。絕大多數學生以前未接觸過慈濟,課前須先研讀約廿頁慈濟背景資料。 李納德為增加「現場感」,還在課堂出示兩大包慈濟賑災用的「香積飯」,並放映證嚴法師行腳紀錄片。 李納德認為,慈濟早自一九九一年救援大陸華東、華中水災,開啟大陸慈善事業之門,當時提出一個目的(救災)、二個原則(直接、重點)、三個不為(不談政治、不宣傳、不傳教),化解中國政府對境外宗教團體進入大陸內地的政治顧慮,是非常高明、具高度政治智慧的決策。 李納德特別點出,慈濟管理哲學核心,似乎來自佛學「因緣觀」(dependent arising),因果互依,災禍發生不可預期,每一個災禍都有它獨特因素與境遇,因此慈濟並不像其它組織機構,設定「成長指標」或「長程規劃」,而是遇事(救濟災難)隨即因應,迅赴時機。 他認為慈濟另一特點是「非中央集權式」領導,證嚴法師有特殊領袖魅力,親身帶領,身教言教,但分布各地的志工,往往更是動力的來源,使慈濟顯示機動、效率與創意。 李納德歸納慈濟的特性:它以「價值」、「信念」作為管理與領導核心,這是與其它企業組織本質上的差異。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